藥理百科

九種中醫體質分析與調理方法

2022年10月11日

2024年6月1日

藥理百科

九種中醫體質分析與調理方法

2022年10月11日

2024年6月1日

藥理百科

九種中醫體質分析與調理方法

2022年10月11日

2024年6月1日

撰文:

撰文:

九種中醫體質分析與調理方法
九種中醫體質分析與調理方法
九種中醫體質分析與調理方法

中醫學講求「治未病,重養生」概念,深入了解中醫的九種體質,包括氣虛、陽虛等。希望本文章能幫助你找到針對你體質的調理食物和相對應的中藥,促進健康和平衡。立即詳細閱讀,了解並開始您的個人化的健康之旅!

中醫學講求「治未病,重養生」概念,深入了解中醫的九種體質,包括氣虛、陽虛等。希望本文章能幫助你找到針對你體質的調理食物和相對應的中藥,促進健康和平衡。立即詳細閱讀,了解並開始您的個人化的健康之旅!

中醫學講求「治未病,重養生」概念,深入了解中醫的九種體質,包括氣虛、陽虛等。希望本文章能幫助你找到針對你體質的調理食物和相對應的中藥,促進健康和平衡。立即詳細閱讀,了解並開始您的個人化的健康之旅!

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於2009年所發佈的《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》標準,人類的體質主要可被分為平和質、氣虛質、陽虛質、陰虛質、痰濕質、濕熱質、血瘀質、氣鬱質、特稟質九個類型。

不過,除了平和體質外,大部分人可具有多種不同的體質,經常會聽到的「陰虛濕熱」就是現代人中常見的多重體質之一。

中醫角度體質主要可分為九種

氣虛體質 [氣短 - 身體容易疲倦乏力,容易氣促出汗]

「氣虛」是指身體虛弱,導致元氣不足,體態不穩不實。亦可分為「 心氣虛」、「 脾胃氣虛」、「 肺氣虛」及「 腎氣虛」。

主要特徵: 體態虛弱,身體容易疲倦乏力,容易氣促出汗,口淡易暈易病。大便較稀疏,易出現便秘,小便則較為頻繁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健脾益氣之食物 - 小米、薯仔、蕃薯、黃豆、豆腐、冬菇、雞肉、牛肉等。

  • 忌吃:生冷、油膩、辛辣及耗氣之食物 - 白蘿蔔、薄荷、肥肉、苦瓜、黃瓜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人蔘、白朮、當歸、淮山、甘草、黃芪等。

陽虛體質[怕冷 - 手腳冰冷,容易肚屙肚瀉]

「陽虛」是因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,而導致體內出現陽氣不足。亦可分為「 心陽虛」、「 脾陽虛」及「 腎陽虛」。

主要特徵:耐熱怕冷,手腳冰冷,喜愛熱飲熱食,精神不佳,容易肚屙肚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保溫益氣之食物 - 糯米、花生、雞肉、羊肉、牛肉、南瓜、生薑等。

  • 忌吃:生冷及苦寒之食物 - 苦瓜、冬瓜、西瓜、綠茶、冷飲、海帶、綠豆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黨蔘、生薑、肉桂、甘草等。

陰虛體質[缺水 - 口唇咽喉乾燥,手足心熱,容易便秘及口腔潰瘍]

「陰虛」是因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,而導致體內出現陰液不足。所謂陰液,就是指人體內所有與水有關的液體,例如血液、油脂等。簡單來說,就是缺水,又可稱為「內火旺盛」。亦可分為「 肺陰虛」、「 心陰虛」、「 脾胃陰虛」、「 肝陰虛」及「 腎陰虛」。

主要特徵: 耐寒怕熱,口唇咽喉乾燥,眼乾鼻乾,手足心熱,心煩易怒。大便乾燥,小便偏黃。易出現便秘及口腔潰瘍,女性更有機會出現月經失調等症狀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營養補水之食物 - 海蔘、燕窩、芝麻、糯米、蜂蜜、牛奶、甘蔗、梨、蘋果、豆腐、墨魚、烏雞等。

  • 忌吃:温燥辛味之食物 - 蔥、薑、蒜、椒、羊肉、肉桂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沙蔘、麥冬、白芍、淮山藥、枸杞、菊花等。

痰濕體質[體胖 - 體型肥胖,容易疲倦,血氣運行不順,較易患上「三高」]

多由各種病因(如氣候寒濕、飲食不節制及缺乏運動等) 導致臟腑氣化功能失調,血氣運行不順或失調,水濕停聚,聚濕成痰,滯留臟腑,再反過來影響臟腑功能。

主要特徵: 體形肥胖,容易疲倦,身重不爽,愛吃肥膩重味之食物。因體內廢物積聚,嚴重易響血氣及臟腑功能,引致出來的病症也較為嚴重。較易患上「三高」、消渴、中風、胸痺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健脾利濕、化痰祛痰之食物 - 薏米、紫菜、海蜇、枇杷、白果、大棗、綠豆、紅豆、黑豆、紅蘿蔔、山藥、鯽魚等。

  • 忌吃:煙酒、生冷食品、甜品、酸性、辛辣肥膩之食物 - 西瓜、芒果、蔥、薑、蒜、椒、羊肉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陳皮、煮半夏、茯苓、厚朴等。

濕熱體質[痘症 - 偏胖或消瘦,長痘、口臭、面垢油光,小便深黃甚至帶血、大便不順 ]

外在及內在因素皆可形成「濕熱」。 「外因」如天氣夏季潮濕悶熱,使身體長期處於濕熱環境中文。 「內因」如日常飲食習慣不宜,經常進食煎炸和生冷食物,導致體虛脾虛使脾的“運化水濕”功能失衡,令濕熱積聚難消。

主要特徵: 體型偏胖或消瘦;長痘、口臭、體臭、面垢油光、常感口乾口苦、眼紅、皮膚不佳、心煩懈怠、身重睏倦、小便深黃甚至帶血、大便不順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清熱祛濕、健脾胃之食物 - 綠豆、赤小豆、冬瓜、黃瓜、空心菜、芹菜等。

  • 忌吃:煙酒、生冷食品、甜品、辛辣肥膩之食物 - 朱古力、芒果、荔枝、榴槤、薑、蒜、椒、羊肉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甘草、葛根、黃連、石菖蒲、制半夏等。

血瘀體質[斑症 - 口唇及膚色乾燥黯淡,容易出現瘀斑,較易患上痛症、血症]

形成原因有多種,如氣候驟降、久病未癒或年老體弱等成因,臟腑功能失調,體內血液不暢順而積聚形成瘀血,瘀血再來影響臟腑功能,成為一個惡性循環。

主要特徵: 口唇及膚色乾燥黯淡,容易出現瘀斑,較易患上痛症、血症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活血通經之食物 - 黑豆、紫菜、海帶、豬肉、羊肉、山楂、醋、紅糖、木瓜、香菇等。

  • 忌吃:寒涼、冷凍之食物 - 白蘿蔔、薄荷、苦瓜、梨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丹蔘等。 中醫調養療法:推拿、按摩、拔罐、刮痧等療法。

氣鬱體質[鬱悶 - 神情抑鬱呆滯,雙目無神,容易患上失眠、躁鬱症]

多以肝為主,兼及心、胃、大腸、小腸。長期壓力過大,思慮過度,情緒鬱悶。

主要特徵: 體形以偏瘦者多,神情抑鬱呆滯,雙目無神,容易患上失眠、躁鬱症、消化性潰瘍、神經官能症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疏肝活氣之食物 檸檬水、黃花菜、海帶、木耳、花生、菠菜、蕎麥、蘿蔔等。

  • 忌吃:難消化、油膩之食物 黑朱古力、糯米、肥肉、蕃薯、金菇、芋頭、黃豆、魷魚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柴胡、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、茯苓、薄荷等。

特稟體質[過敏 - 與先天不足、遺傳、環境、藥物等因素有關,較易患上過敏症、疹症]

成因與先天不足、遺傳、環境、藥物等因素有密切關係。又稱特稟型生理缺陷、過敏。

主要特徵: 可以與一般人無異,或可能有畸形或生理缺陷。多有過敏症,表現氣喘、咽喉發癢、鼻塞、噴嚏等。較大機會患上哮喘、麻疹、濕疹、鼻敏感、藥物過敏,甚至會遺傳病或發育問題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補脾益腎益氣之食物 蕃茄、栗子、山藥、黑芝麻、黑豆、核桃、黑棗、蓮子等。

  • 忌吃:煙酒、生冷及苦寒之食物 西瓜、芒果、苦瓜、冷飲、海帶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黃芪、黨蔘、浮小麥、茯苓、鹿茸、肉桂、菟絲子、肉蓯蓉、山藥、等。

平和體質[健康 - 面色紅潤、精力充沛且不易疲倦]

於九種體質中最為健康,陰陽氣血最為平衡穩定。

主要特徵: 體態適中,雙目有神,食欲及睡眠良好,大小二便正常,面色紅潤、精力充沛且不易疲倦。

調理方法: 中醫強調「五穀為養」多吃五榖類食物,蔬菜瓜果,避免油膩及辛辣食品。維持食物多樣化,均衡飲食。作適定時,飲食適量,不捱饑過飽。配合適量的運動,有助身體保持穩健,以達致「治未病」之效果。


參考資料:

《九種體質使用手冊》王琦

《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》中華中醫藥學會

中醫九種體質分類 – 東華三院

體質分型 – 博愛中醫

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於2009年所發佈的《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》標準,人類的體質主要可被分為平和質、氣虛質、陽虛質、陰虛質、痰濕質、濕熱質、血瘀質、氣鬱質、特稟質九個類型。

不過,除了平和體質外,大部分人可具有多種不同的體質,經常會聽到的「陰虛濕熱」就是現代人中常見的多重體質之一。

中醫角度體質主要可分為九種

氣虛體質 [氣短 - 身體容易疲倦乏力,容易氣促出汗]

「氣虛」是指身體虛弱,導致元氣不足,體態不穩不實。亦可分為「 心氣虛」、「 脾胃氣虛」、「 肺氣虛」及「 腎氣虛」。

主要特徵: 體態虛弱,身體容易疲倦乏力,容易氣促出汗,口淡易暈易病。大便較稀疏,易出現便秘,小便則較為頻繁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健脾益氣之食物 - 小米、薯仔、蕃薯、黃豆、豆腐、冬菇、雞肉、牛肉等。

  • 忌吃:生冷、油膩、辛辣及耗氣之食物 - 白蘿蔔、薄荷、肥肉、苦瓜、黃瓜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人蔘、白朮、當歸、淮山、甘草、黃芪等。

陽虛體質[怕冷 - 手腳冰冷,容易肚屙肚瀉]

「陽虛」是因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,而導致體內出現陽氣不足。亦可分為「 心陽虛」、「 脾陽虛」及「 腎陽虛」。

主要特徵:耐熱怕冷,手腳冰冷,喜愛熱飲熱食,精神不佳,容易肚屙肚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保溫益氣之食物 - 糯米、花生、雞肉、羊肉、牛肉、南瓜、生薑等。

  • 忌吃:生冷及苦寒之食物 - 苦瓜、冬瓜、西瓜、綠茶、冷飲、海帶、綠豆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黨蔘、生薑、肉桂、甘草等。

陰虛體質[缺水 - 口唇咽喉乾燥,手足心熱,容易便秘及口腔潰瘍]

「陰虛」是因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,而導致體內出現陰液不足。所謂陰液,就是指人體內所有與水有關的液體,例如血液、油脂等。簡單來說,就是缺水,又可稱為「內火旺盛」。亦可分為「 肺陰虛」、「 心陰虛」、「 脾胃陰虛」、「 肝陰虛」及「 腎陰虛」。

主要特徵: 耐寒怕熱,口唇咽喉乾燥,眼乾鼻乾,手足心熱,心煩易怒。大便乾燥,小便偏黃。易出現便秘及口腔潰瘍,女性更有機會出現月經失調等症狀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營養補水之食物 - 海蔘、燕窩、芝麻、糯米、蜂蜜、牛奶、甘蔗、梨、蘋果、豆腐、墨魚、烏雞等。

  • 忌吃:温燥辛味之食物 - 蔥、薑、蒜、椒、羊肉、肉桂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沙蔘、麥冬、白芍、淮山藥、枸杞、菊花等。

痰濕體質[體胖 - 體型肥胖,容易疲倦,血氣運行不順,較易患上「三高」]

多由各種病因(如氣候寒濕、飲食不節制及缺乏運動等) 導致臟腑氣化功能失調,血氣運行不順或失調,水濕停聚,聚濕成痰,滯留臟腑,再反過來影響臟腑功能。

主要特徵: 體形肥胖,容易疲倦,身重不爽,愛吃肥膩重味之食物。因體內廢物積聚,嚴重易響血氣及臟腑功能,引致出來的病症也較為嚴重。較易患上「三高」、消渴、中風、胸痺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健脾利濕、化痰祛痰之食物 - 薏米、紫菜、海蜇、枇杷、白果、大棗、綠豆、紅豆、黑豆、紅蘿蔔、山藥、鯽魚等。

  • 忌吃:煙酒、生冷食品、甜品、酸性、辛辣肥膩之食物 - 西瓜、芒果、蔥、薑、蒜、椒、羊肉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陳皮、煮半夏、茯苓、厚朴等。

濕熱體質[痘症 - 偏胖或消瘦,長痘、口臭、面垢油光,小便深黃甚至帶血、大便不順 ]

外在及內在因素皆可形成「濕熱」。 「外因」如天氣夏季潮濕悶熱,使身體長期處於濕熱環境中文。 「內因」如日常飲食習慣不宜,經常進食煎炸和生冷食物,導致體虛脾虛使脾的“運化水濕”功能失衡,令濕熱積聚難消。

主要特徵: 體型偏胖或消瘦;長痘、口臭、體臭、面垢油光、常感口乾口苦、眼紅、皮膚不佳、心煩懈怠、身重睏倦、小便深黃甚至帶血、大便不順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清熱祛濕、健脾胃之食物 - 綠豆、赤小豆、冬瓜、黃瓜、空心菜、芹菜等。

  • 忌吃:煙酒、生冷食品、甜品、辛辣肥膩之食物 - 朱古力、芒果、荔枝、榴槤、薑、蒜、椒、羊肉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甘草、葛根、黃連、石菖蒲、制半夏等。

血瘀體質[斑症 - 口唇及膚色乾燥黯淡,容易出現瘀斑,較易患上痛症、血症]

形成原因有多種,如氣候驟降、久病未癒或年老體弱等成因,臟腑功能失調,體內血液不暢順而積聚形成瘀血,瘀血再來影響臟腑功能,成為一個惡性循環。

主要特徵: 口唇及膚色乾燥黯淡,容易出現瘀斑,較易患上痛症、血症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活血通經之食物 - 黑豆、紫菜、海帶、豬肉、羊肉、山楂、醋、紅糖、木瓜、香菇等。

  • 忌吃:寒涼、冷凍之食物 - 白蘿蔔、薄荷、苦瓜、梨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丹蔘等。 中醫調養療法:推拿、按摩、拔罐、刮痧等療法。

氣鬱體質[鬱悶 - 神情抑鬱呆滯,雙目無神,容易患上失眠、躁鬱症]

多以肝為主,兼及心、胃、大腸、小腸。長期壓力過大,思慮過度,情緒鬱悶。

主要特徵: 體形以偏瘦者多,神情抑鬱呆滯,雙目無神,容易患上失眠、躁鬱症、消化性潰瘍、神經官能症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疏肝活氣之食物 檸檬水、黃花菜、海帶、木耳、花生、菠菜、蕎麥、蘿蔔等。

  • 忌吃:難消化、油膩之食物 黑朱古力、糯米、肥肉、蕃薯、金菇、芋頭、黃豆、魷魚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柴胡、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、茯苓、薄荷等。

特稟體質[過敏 - 與先天不足、遺傳、環境、藥物等因素有關,較易患上過敏症、疹症]

成因與先天不足、遺傳、環境、藥物等因素有密切關係。又稱特稟型生理缺陷、過敏。

主要特徵: 可以與一般人無異,或可能有畸形或生理缺陷。多有過敏症,表現氣喘、咽喉發癢、鼻塞、噴嚏等。較大機會患上哮喘、麻疹、濕疹、鼻敏感、藥物過敏,甚至會遺傳病或發育問題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補脾益腎益氣之食物 蕃茄、栗子、山藥、黑芝麻、黑豆、核桃、黑棗、蓮子等。

  • 忌吃:煙酒、生冷及苦寒之食物 西瓜、芒果、苦瓜、冷飲、海帶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黃芪、黨蔘、浮小麥、茯苓、鹿茸、肉桂、菟絲子、肉蓯蓉、山藥、等。

平和體質[健康 - 面色紅潤、精力充沛且不易疲倦]

於九種體質中最為健康,陰陽氣血最為平衡穩定。

主要特徵: 體態適中,雙目有神,食欲及睡眠良好,大小二便正常,面色紅潤、精力充沛且不易疲倦。

調理方法: 中醫強調「五穀為養」多吃五榖類食物,蔬菜瓜果,避免油膩及辛辣食品。維持食物多樣化,均衡飲食。作適定時,飲食適量,不捱饑過飽。配合適量的運動,有助身體保持穩健,以達致「治未病」之效果。


參考資料:

《九種體質使用手冊》王琦

《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》中華中醫藥學會

中醫九種體質分類 – 東華三院

體質分型 – 博愛中醫

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於2009年所發佈的《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》標準,人類的體質主要可被分為平和質、氣虛質、陽虛質、陰虛質、痰濕質、濕熱質、血瘀質、氣鬱質、特稟質九個類型。

不過,除了平和體質外,大部分人可具有多種不同的體質,經常會聽到的「陰虛濕熱」就是現代人中常見的多重體質之一。

中醫角度體質主要可分為九種

氣虛體質 [氣短 - 身體容易疲倦乏力,容易氣促出汗]

「氣虛」是指身體虛弱,導致元氣不足,體態不穩不實。亦可分為「 心氣虛」、「 脾胃氣虛」、「 肺氣虛」及「 腎氣虛」。

主要特徵: 體態虛弱,身體容易疲倦乏力,容易氣促出汗,口淡易暈易病。大便較稀疏,易出現便秘,小便則較為頻繁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健脾益氣之食物 - 小米、薯仔、蕃薯、黃豆、豆腐、冬菇、雞肉、牛肉等。

  • 忌吃:生冷、油膩、辛辣及耗氣之食物 - 白蘿蔔、薄荷、肥肉、苦瓜、黃瓜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人蔘、白朮、當歸、淮山、甘草、黃芪等。

陽虛體質[怕冷 - 手腳冰冷,容易肚屙肚瀉]

「陽虛」是因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,而導致體內出現陽氣不足。亦可分為「 心陽虛」、「 脾陽虛」及「 腎陽虛」。

主要特徵:耐熱怕冷,手腳冰冷,喜愛熱飲熱食,精神不佳,容易肚屙肚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保溫益氣之食物 - 糯米、花生、雞肉、羊肉、牛肉、南瓜、生薑等。

  • 忌吃:生冷及苦寒之食物 - 苦瓜、冬瓜、西瓜、綠茶、冷飲、海帶、綠豆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黨蔘、生薑、肉桂、甘草等。

陰虛體質[缺水 - 口唇咽喉乾燥,手足心熱,容易便秘及口腔潰瘍]

「陰虛」是因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,而導致體內出現陰液不足。所謂陰液,就是指人體內所有與水有關的液體,例如血液、油脂等。簡單來說,就是缺水,又可稱為「內火旺盛」。亦可分為「 肺陰虛」、「 心陰虛」、「 脾胃陰虛」、「 肝陰虛」及「 腎陰虛」。

主要特徵: 耐寒怕熱,口唇咽喉乾燥,眼乾鼻乾,手足心熱,心煩易怒。大便乾燥,小便偏黃。易出現便秘及口腔潰瘍,女性更有機會出現月經失調等症狀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營養補水之食物 - 海蔘、燕窩、芝麻、糯米、蜂蜜、牛奶、甘蔗、梨、蘋果、豆腐、墨魚、烏雞等。

  • 忌吃:温燥辛味之食物 - 蔥、薑、蒜、椒、羊肉、肉桂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沙蔘、麥冬、白芍、淮山藥、枸杞、菊花等。

痰濕體質[體胖 - 體型肥胖,容易疲倦,血氣運行不順,較易患上「三高」]

多由各種病因(如氣候寒濕、飲食不節制及缺乏運動等) 導致臟腑氣化功能失調,血氣運行不順或失調,水濕停聚,聚濕成痰,滯留臟腑,再反過來影響臟腑功能。

主要特徵: 體形肥胖,容易疲倦,身重不爽,愛吃肥膩重味之食物。因體內廢物積聚,嚴重易響血氣及臟腑功能,引致出來的病症也較為嚴重。較易患上「三高」、消渴、中風、胸痺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健脾利濕、化痰祛痰之食物 - 薏米、紫菜、海蜇、枇杷、白果、大棗、綠豆、紅豆、黑豆、紅蘿蔔、山藥、鯽魚等。

  • 忌吃:煙酒、生冷食品、甜品、酸性、辛辣肥膩之食物 - 西瓜、芒果、蔥、薑、蒜、椒、羊肉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陳皮、煮半夏、茯苓、厚朴等。

濕熱體質[痘症 - 偏胖或消瘦,長痘、口臭、面垢油光,小便深黃甚至帶血、大便不順 ]

外在及內在因素皆可形成「濕熱」。 「外因」如天氣夏季潮濕悶熱,使身體長期處於濕熱環境中文。 「內因」如日常飲食習慣不宜,經常進食煎炸和生冷食物,導致體虛脾虛使脾的“運化水濕”功能失衡,令濕熱積聚難消。

主要特徵: 體型偏胖或消瘦;長痘、口臭、體臭、面垢油光、常感口乾口苦、眼紅、皮膚不佳、心煩懈怠、身重睏倦、小便深黃甚至帶血、大便不順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清熱祛濕、健脾胃之食物 - 綠豆、赤小豆、冬瓜、黃瓜、空心菜、芹菜等。

  • 忌吃:煙酒、生冷食品、甜品、辛辣肥膩之食物 - 朱古力、芒果、荔枝、榴槤、薑、蒜、椒、羊肉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甘草、葛根、黃連、石菖蒲、制半夏等。

血瘀體質[斑症 - 口唇及膚色乾燥黯淡,容易出現瘀斑,較易患上痛症、血症]

形成原因有多種,如氣候驟降、久病未癒或年老體弱等成因,臟腑功能失調,體內血液不暢順而積聚形成瘀血,瘀血再來影響臟腑功能,成為一個惡性循環。

主要特徵: 口唇及膚色乾燥黯淡,容易出現瘀斑,較易患上痛症、血症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活血通經之食物 - 黑豆、紫菜、海帶、豬肉、羊肉、山楂、醋、紅糖、木瓜、香菇等。

  • 忌吃:寒涼、冷凍之食物 - 白蘿蔔、薄荷、苦瓜、梨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丹蔘等。 中醫調養療法:推拿、按摩、拔罐、刮痧等療法。

氣鬱體質[鬱悶 - 神情抑鬱呆滯,雙目無神,容易患上失眠、躁鬱症]

多以肝為主,兼及心、胃、大腸、小腸。長期壓力過大,思慮過度,情緒鬱悶。

主要特徵: 體形以偏瘦者多,神情抑鬱呆滯,雙目無神,容易患上失眠、躁鬱症、消化性潰瘍、神經官能症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疏肝活氣之食物 檸檬水、黃花菜、海帶、木耳、花生、菠菜、蕎麥、蘿蔔等。

  • 忌吃:難消化、油膩之食物 黑朱古力、糯米、肥肉、蕃薯、金菇、芋頭、黃豆、魷魚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柴胡、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、茯苓、薄荷等。

特稟體質[過敏 - 與先天不足、遺傳、環境、藥物等因素有關,較易患上過敏症、疹症]

成因與先天不足、遺傳、環境、藥物等因素有密切關係。又稱特稟型生理缺陷、過敏。

主要特徵: 可以與一般人無異,或可能有畸形或生理缺陷。多有過敏症,表現氣喘、咽喉發癢、鼻塞、噴嚏等。較大機會患上哮喘、麻疹、濕疹、鼻敏感、藥物過敏,甚至會遺傳病或發育問題等。

調理食物:

  • 宜吃:補脾益腎益氣之食物 蕃茄、栗子、山藥、黑芝麻、黑豆、核桃、黑棗、蓮子等。

  • 忌吃:煙酒、生冷及苦寒之食物 西瓜、芒果、苦瓜、冷飲、海帶等。

調理常用中藥材:黃芪、黨蔘、浮小麥、茯苓、鹿茸、肉桂、菟絲子、肉蓯蓉、山藥、等。

平和體質[健康 - 面色紅潤、精力充沛且不易疲倦]

於九種體質中最為健康,陰陽氣血最為平衡穩定。

主要特徵: 體態適中,雙目有神,食欲及睡眠良好,大小二便正常,面色紅潤、精力充沛且不易疲倦。

調理方法: 中醫強調「五穀為養」多吃五榖類食物,蔬菜瓜果,避免油膩及辛辣食品。維持食物多樣化,均衡飲食。作適定時,飲食適量,不捱饑過飽。配合適量的運動,有助身體保持穩健,以達致「治未病」之效果。


參考資料:

《九種體質使用手冊》王琦

《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》中華中醫藥學會

中醫九種體質分類 – 東華三院

體質分型 – 博愛中醫

  •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,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,並不構成任何廣告、推廣或促銷性質,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,我們會盡快處理。

  • 圖片來源自網上,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體質症狀因人而異,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。

  • 以上言論/文章/資訊,純粹資訊性分享,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。

  •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,為平台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、複製或引用,侵權必究。

  •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,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,並不構成任何廣告、推廣或促銷性質,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,我們會盡快處理。

  • 圖片來源自網上,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體質症狀因人而異,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。

  • 以上言論/文章/資訊,純粹資訊性分享,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。

  •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,為平台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、複製或引用,侵權必究。

  •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,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,並不構成任何廣告、推廣或促銷性質,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,我們會盡快處理。

  • 圖片來源自網上,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體質症狀因人而異,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。

  • 以上言論/文章/資訊,純粹資訊性分享,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。

  •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,為平台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、複製或引用,侵權必究。

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、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,包括手機應用程式、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。
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,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。

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4© All rights reserved.

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:74746

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、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,包括手機應用程式、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。
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,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。

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4© All rights reserved.

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:74746

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、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,包括手機應用程式、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。
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,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。

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4© All rights reserved.

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:74746